投资陪伴 相伴相随

投资手记五月篇--格局分化,结构制胜

回顾整个五月,市场在宏观层面先后经历了降息降准、关税战缓和等诸多事件。在多重利好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对四月的下跌进行了修复。从成交额来看,印证了我们上个月的判断:市场参与者呈现出“信息疲劳”特征,成交量和波动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从市场修复情况看,按市值分布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格局。股指期货的基差逐渐受到市场关注,成为专业投资者,特别是对冲产品投资者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期货”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对标的资产未来价格的预期。在基差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市场并未出现显著大跌,这促使我们思考:当前“期货”的“期”是否准确反映了预期?对于股指期货的基差,我们的理解是:当前的基差环境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而非预期驱动。由于股指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特性,量化对冲类产品需求旺盛,导致其空头端需求上升。与此同时,长期多头参与者并未显著增加。 


这种源于供求关系的期货大幅贴水,对未来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从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分析:作为多头持有者(或潜在投资者),特别是宽基指数ETF的持有者,当期货基差较大时,可以将其持有的ETF或股票组合转换为相同名义市值的股指期货,以获取额外的基差收益。这种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指数的上行空间。因此,虽然期货基差的根源在于“供求”,但最终仍会影响到“预期”。


进一步思考:理论上,每份对冲产品都配置了等额的股票多头,是否意味着多空刚好抵消,期货实际上不会对指数形成压制?根据实际情况观察,对于股指期货IM和IC对应的标的中证1000和中证500来说,确实明显受到了压制;但对于全市场而言,反而形成了助涨效应。原因在于:空头可参与的股指期货品种非常有限,而多头可选择的空间更大,多空双方存在结构性差异。因此,我们观察到在4-5月份,中证500和中证1000相较沪深300和中证2000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特征。


再进一步分析:“两头强、中间弱”的市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利好中性产品的净值表现。 


深入探讨:价值投资者最常秉持的理念是:“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假设这一理念对个股成立,那么对于宽基指数是否也成立?这需要结合指数编制方案和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的结论是:

由于指数成分股定期调整机制的存在,对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这类宽基指数,在股指贴水较大等特定条件共同作用下,确实可能持续弱于两端的指数(沪深300和中证2000),但幅度应有限。与此同时,我们会观察到两个现象:

1.当个股从沪深300成分股中被调出、进入中证500/1000成分股时,该股票更容易下跌(例如,被沪深300指数调出会导致300ETF被动卖出)。

2.当个股从中证2000成分股上涨进入中证500/1000成分股后,该股票也更容易下跌,因为参与中小盘的投资者更偏好价量反转策略。 这种现象何时会改变?关键在于中盘股承接力的上升,例如股指贴水收窄时。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基差贴水较大时:市场更易呈现“两头强、中间弱”格局,Alpha收益增强可部分弥补基差损失。

2.在基差回归过程中:对冲产品风险最大。因为中证500/1000抛压减轻会打破原有结构,此时既面临基差回归损失,又可能遭遇Alpha回撤。

3.长期格局可能性:由于宽基指数定期调整机制,“两头强、中间弱”格局可能长期存在,且不违背“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价值投资理念。同时,我们应当关注近期DCN、雪球等结构的发行,如果这类产品出现大量销售,可能会带来”中间强、两头弱“的另一种格局。


回顾5月投资表现:

我司Alpha策略表现优异。中性策略在扣除对冲成本后亦符合策略设计目标,但其中成分股内选股的Alpha对冲策略近期收益偏弱。中性产品保持中等仓位运行,未进行加仓。


核心市场研判:

短期维度:市场对量化策略的需求依旧旺盛,各类策略处于资金净流入环境,短期看好Alpha收益。但中期需警惕增量资金带来的超额收益摊薄效应。


对冲风险高企:

对冲产品空头端成本居高不下,收益能力承压,同时面临基差快速回归风险。另外需要注意,当前中证500/1000成分股科技属性强,可能在科技股走强时加速基差回归。


本月我司投资配置思路:

在基差较大时,指增类策略可适量配置股指期货多单,部分替代成分股选股。Alpha组合维持均衡配置,当前市场结构有利,暂无需主动调整。待市场活跃度回升后,可适度提高短周期Alpha信号占比。


策略优化方向:

将持续重点推进短周期交易型Alpha的迭代升级。持续完善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策略储备体系。


对投资者建议:

对冲参与者适度关注基差风险;对于量化指增深度参与的专业投资者,可以考虑采用杠铃+股指配置逻辑,比如大盘指增+小盘指增+IC+IM;精准的判断永远是困难的,降低频繁调仓、坚持长期主义往往是穿越波动最好的助手。


重要声明: 本文信息基于部分公开数据汇总整理而成,稳博投资可能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对于本文所涉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稳博投资不做任何保证。本文所示内容仅供参考阅读,文中如涉及意见、预测等均仅反映本文初次发布时的观点,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且恕不另行通知。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稳博投资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广告或销售推荐,同样不构成稳博投资对任何投资者买卖任何产品、证券等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本文所展示的任何过往数据、信息,均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不代表产品运作的实际收益或未来表现。稳博投资不对旗下基金产品的未来表现进行任何形式的预测,不承诺基金产品的盈利可能性,也不保证基金产品的最低收益。 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本文所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或观点均未考虑到具体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投资者应当独立评估文件所含信息,基于自身投资需求及特定状况,综合市场机会与风险判断,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稳博投资不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与担保,不对使用本文相关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据此决策,风险自担。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稳博投资。未经稳博投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转载、复制或发布。如因侵权行为给本公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